民代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大罷免後的民進黨......黨內點名2敗筆:沒有反省、切割罷團

2025-07-28

21 人氣

首波大罷免失利,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昨天表明,面對8月23日第二波罷免,他「勸大家放下,讓民進黨去努力」,那是「藍綠對決」的仗,志工團體打不起。(資料照)
 
首波大罷免失利,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昨天表明,面對8月23日第二波罷免,他「勸大家放下,讓民進黨去努力」,那是「藍綠對決」的仗,志工團體打不起。(資料照)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大罷免失利,民進黨定調「不能將公民運動窄化為政黨之間的勝負」,對此,黨內「派系人士」指出,民進黨的應對有兩大敗筆,一是沒有展現反省的態度,二是快速切割讓人心寒,黨內沒有要「獵巫」,但面對挫敗不能沒有反省與檢討,應該集體承擔、迅速整隊,喊話黨中央修正路線、擘劃檢討方案。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726開票當晚偕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出面開記者會,被問及黨主席賴清德、林右昌本人是否請辭負責,林右昌回應,不要將這場史無前例的公民運動,窄化為政黨的勝負,並提及,執政黨有責任審慎反思社會的反應,儘速調整步伐,回應人民期待。賴清德則透過社群指出,這不是某一方的勝利或失敗,只要我們繼續堅持,民主就不會輸。

派系人士認為,民進黨第一時間面對大罷免失利有兩大敗筆,一是沒有展現反省的態度,二是對罷免團體的快速切割讓人心寒,誠然大罷免是一場公民行動,但最後階段民進黨也有實質參與,包含站台助講、設定黨公職連署責任額等,罷免國民黨立委也符合民進黨期望,民進黨難以完全撇清政治責任,黨主席有責任面對並處理後續效應。

派系人士指出,黨中央起初不願介入大罷免,後又轉變立場「全力支援」罷團,雙方權責分配不清,黨公職基於賴總統的強勢領導全力支持,中央下達的指令卻不夠明確,到底是黨政高層之間的集體決策還是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個人主張,話要先說清楚,黨內行動才會一致,否則很多黨公職只是怕被罵,到場聲援做做表面,自然沒什麼效益。

事已至此,派系人士說,民進黨「可以失敗、但不能潰敗」,黨內沒有要獵巫,但面對這場挫敗,不能沒有反省與檢討,應該集體承擔、迅速整隊,面對曹興誠不再支援八二三第二波罷免行動,民進黨不能再沈默,賴清德曾在中常會下令全黨當「保台香燈腳」,現在「粉紅超跑」不見了怎麼辦?黨中央勢必要修正路線、擘劃檢討方案,若不及時回應民意,綠營恐怕有更多分歧、批評及內鬨。

黨內人士指出,現階段還在資訊彙整、分析,也給彼此一些時間沈澱,比較具體的檢討方案應該這週會展開討論,很多批評都是後話,每個選區有各自的狀況,尤其各罷區本來就是藍營優勢選區,加上藍營執政縣市的行政資源挹注,對罷免方來說並不輕鬆,曹興誠的說法也不代表與民進黨決裂,對於各界意見,民進黨會虛心檢討。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