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向《金融時報》發出聲明,在發現外資流入但未投資於國內證券的現象後,央行警告,在控制台幣快速升值的波動期間,「少數外國投資者」不要違反資本管制,但未指出投資人姓名。
金融時報14日報導,聲明表示,已經「加強與少數外國投資人的溝通」,並且「要求他們自我監管並進行必要改進」。
今年5月,央行對台灣銀行業者啟動調查,以遏止投機行為。央行強調,針對被認定為從事貨幣投機的外國投資人,將考慮實施交易延遲措施(trading delays),以維持金融穩定。
今年新台幣已升值超過10%,央行正試圖抑制新台幣飆漲,同時也試圖避免被美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目前台灣已被美國財政部列入貨幣操縱監控名單。
巴克萊銀行外匯與新興市場總經策略師(Lemon Zhang)表示,透過大規模干預措施以抑制新台幣升值,可能會讓台灣被列為全面匯率操縱國。因此,為了在不進行干預的情況下減輕升值壓力,央行正努力「堵住漏洞並抑制投機性空頭」。
分析人士表示,台灣將要求外國投資人將資金兌換成新台幣後用於投資用途,若違反規定,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在台業務。央行一直試圖透過抑制貨幣投機來穩定市場,央行上個月便警告進出口商不要炒作匯率,並反對投資人利用ETF與反向ETF的組合來持有新台幣部位。
新台幣近期飆漲的主因是台灣出口商把資產匯回台灣,以及持有大量美國資產的人壽保險公司為了避開美元走弱風險,急著進行避險操作所致。
台灣經濟為出口導向並持有大量美元資產。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台灣去年出口總額達到4,750億美元(約14兆新台幣),約占GDP的60%,創下歷年新高,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新台幣大幅升值將威脅這些資產的價值,並可能長期削弱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