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各界高度關注災情,其中太陽光電設備的災損狀況也成為社會焦點。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今(11)日共同聲明,部分不實言論與合成圖文,將光電產業描繪成「環境加害者」,甚至誇大其詞,這不僅誤導社會大眾,也對正積極投入災後重建的光電業者造成二次傷害。
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呼籲社會各界,務必理性看待本次風災,光電業者與在地居民同樣身受其害,我們正竭盡所能與社區攜手,共同修復家園,共渡此次嚴峻考驗。
本次丹娜絲颱風從嘉義登陸,是台灣氣象史上120年來首見,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表示,身處天災核心的雲嘉南光電案場,同樣遭受大小不一的損害。這場前所未見的強颱,對雲嘉南地區的居民和產業,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光電業者亦不例外。
能源署與多家媒體已多次澄清,大多數案場在颱風來襲前均已完成嚴密的加固與預防措施,實際災損範圍有限,並未如傳言所述造成環境污染。我們理解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也願再次強調,光電產業在設計與營運上,皆以環境友善為最高原則,絕不會做出危害環境的行為。
近期,部分網路資訊將風災災損與光電產業不當連結,甚至散播「光電板破損導致海水污染」等錯誤說法,嚴重誤導社會大眾。
光電七大公協會呼籲社會各界,應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本次風災對能源供給的衝擊,避免不實的資訊加劇民眾的焦慮。
光電七大公協會表示,災情發生當下,許多光電業便立即與社區居民攜手投入災後復原工作,特別是漁電共生案場的光電業者,更以漁民的漁塭復原為第一要務。與過往漁民必須獨自承受風災損失相比,如今有了光電產業的組織支持,讓漁民們倍感溫暖與安心。
同時,光電業者也積極協助提供臨時電力與物資予社區居民,盡力減輕對居民與當地產業的衝擊。
極端氣候頻繁發生,未來天災恐將加劇,能源轉型已是刻不容緩的國家重要戰略,也深知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表示,將以實際行動,除了加強光電案場的強韌與穩固外,也會落實對綠能價值的承諾。
今天發出聲明的光電七大公協會分別是,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