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政策新知,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藍綠白咬成一團 盧秀燕重批「不會做就換人做」

2025-05-23

13 人氣

行政院大刀一揮砍掉地方一般性補助款25%,各縣市建設同受衝擊。(圖片來源/行政院臉書)
 
行政院大刀一揮砍掉地方一般性補助款25%,各縣市建設同受衝擊。(圖片來源/行政院臉書)

行政院大刀一揮砍掉地方一般性補助款25%,引發全國各縣市大反彈,國民黨與民眾黨攜手要在立法院通過立即補助欠款的主決議文。白營人士強調,民進黨為煽動大罷免的火對在野黨挖坑,最後反而會把自己埋進去。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行政院需自行調整刪減數新台幣636億元,結果發出一紙公文,要刪除今年對各縣市的一般性補助款達25%,全數改為未配數。

綜合藍白陣營看法分析,行政院將刪除各縣市的一般性補助款,並且甩鍋給在野黨,就是為了在全國各地激化仇恨,要為大惡罷添柴火。

民眾黨人士強調,民進黨為了推動大惡罷,完全不顧各縣市和全國人民死活,什麼爛招都可以使出來。

民進黨藉此激化罷免案,盧秀燕:不會做就換人做

「民進黨想藉此激化罷免案,但是反而會引發全國人民不滿的怒火。」民眾黨強調,綠營要挖坑給在野黨跳。

據了解,藍、白陣營事先已經完成協調,聯手推動主決議文,要求行政院立即補足一般性補助款來予以反制,由於主決議文有拘束力,相關人士稱,立法院一旦會通過後,行政院應立即辦理。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批,不會做就換人做。(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批,不會做就換人做。(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此一爭議引發地方縣長首長將砲火對準行政院。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立委在審議總預算時,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一毛都沒刪,政院不應移花接木、苛扣地方補助款,她並在參加行政院會時重批,不會做就換人做。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日批評,台北市被刪減37.9億元,這一刀直直砍向對市民最實質的照顧,違法刪減的後果就是人民受罪,希望中央懸崖勒馬。

除了中央與地方亂成一團,立法院也隔空交火。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指稱,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稱「預算一定刪到國人有感」,現在應驗了。

吳思瑤:預算刪到國人有感,黃國昌反批吳造謠

黃國昌則反批,是行政院長卓榮泰刪地方補助,立法院沒有刪地方補助,民進黨現在要把自己違法亂紀的鍋甩給在野黨,「有人說吳思瑤的名字綽號叫吳造謠,顯然不是浪得虛名」。

立委黃國昌痛批,民進黨把違法亂紀的鍋甩給在野黨。(圖片來源/民眾黨提供)
 
立委黃國昌痛批,民進黨把違法亂紀的鍋甩給在野黨。(圖片來源/民眾黨提供)

黃國昌表示,卓榮泰不知聽了哪個閣員出的餿主意,竟然違法濫紀至此,還甩鍋給立法院稱「立院砍中央預算,中央被迫只能砍地方預算。」

黃國昌狠批,卓榮泰是中文識讀能力有問題嗎?114年中央總預算提案表白紙黑字,立法院刪的是「中央各機關及所屬」也就是中央政府浮編、濫編的預算,行政院怎麼會去砍給地方的補助款?

他強調,這與113年通刪項目有地方政府的補助項目完全不同;特別是114年總預算中,立法院將通刪地方補助款項目全數拿掉,完全沒刪除地方政府的補助款。

黃國昌指出,賴政府浮編史上最高總預算達3兆1000餘億,刪凍金額扣掉台電撥補1000億元,剩下的數額僅佔總預算3.34%;結果「卓榮泰竟從地方下手,直接抽25%放自己口袋」,集權又集錢,違法把錢一把抓。

財劃法規定不得比前一年少,史上最富有政府劫貧濟富

同時根據今年3月正式實行的《財劃法》第30條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預算編列數。」而《財劃法》第12、13條規定,中央政府也不得任意減列地方補助款。

民眾黨和國民黨在立法院聯手推動主決議文反制。(圖片來源/民眾黨提供)
 
民眾黨和國民黨在立法院聯手推動主決議文反制。(圖片來源/民眾黨提供)

黃國昌痛斥,民進黨政府簡直是土匪政府,總統賴清德、卓榮泰目無法紀,好似極權國家的大統領,賴清德520才說要創造社會團結、朝野和諧,卻與卓榮泰無所不用其極地加深台灣人民彼此對立仇恨「用心險惡」。

張啓楷表示,行政院大砍地方縣市的教育、基礎建設補助款,對外宣稱只砍25%,其實細算下高達27.3%;立法院審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扣掉撥補給台電的1000億元,最終只減列3%,中央卻砍地方27.3%,民進黨政府「無法無天、喪盡天良」,根本不管人民死活。

張啓楷直言,賴政府編列史上最高預算3.1兆,就算經立院減列後仍有2.9兆,是史上最富有政府;相較之下地方縣市建設經費、社福預算都不足,中央政府竟還想劫貧濟富,把錢都搶到自己手上,是打算挖台灣的根嗎?

張啓楷同時以2002年為例,當年政府總預算只有現在的一半,國會也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685億元,比例還高,當年的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和立院溝通後順利解決問題,未刪除任何一毛地方補助款,「為什麼陳水扁、張俊雄可以,就賴清德、卓榮泰不行?」

延伸閱讀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