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國際

經濟學人:3大變數或讓台灣「不戰被統」 川普恐與習近平達成棄台協議

2025-05-02

22 人氣

經濟學人報導3大變數讓台灣陷入不戰而統的風險中,川普甚至可能為了避免與中國發生核戰,與習近平達成實質放棄台灣的協議。圖為川普2017年11月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談。(美聯社)
 
經濟學人報導3大變數讓台灣陷入不戰而統的風險中,川普甚至可能為了避免與中國發生核戰,與習近平達成實質放棄台灣的協議。圖為川普2017年11月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談。(美聯社)

美國與中國現在不僅相互爭奪高科技產業主導權,也正展開大規模軍事擴張。尤其隨著中國持續以灰色地帶戰略對台施壓、美國威懾力正逐漸減弱,以及台灣本身的兩極化政治情勢,讓台海局勢面臨重大轉捩點。若川普為避免與中國爆發核戰,可能選擇坐視台灣逐漸脫離掌控,甚至直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實質放棄台灣的協議。

經濟學人1日在「一場關於台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一文中指出,隨著台灣近3屆總統都由傾向獨立的民進黨勝出,讓台海危機變得更加緊張。中國國防支出自2010年來增加了3倍,逐步侵蝕美國在亞洲原本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軍力。對此,美國戰略專家仍寄望,只要華府釋放出讓中國相信可能動武的訊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會延後推遲「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一的目標「兩岸統一」,畢竟,習近平為何要急於把自己的歷史定位、乃至整個共產黨的未來,全押在一場可能以災難收場的台海戰爭中。但如今,現在有3項因素讓這一切都充滿變數。

川普執政下的美國威懾力 正逐漸喪失

第一,在美國總統川普主政下,美國威懾力正在喪失。川普及其鷹派支持者口口聲聲強調「以實力換和平」,並將他的貿易戰與疏遠歐洲的外交路線,作為他將美中對抗置於外交核心的證據。

川普在2024年曾說,若中國試圖入侵台灣,他將對中國課徵關稅,「我會對你們課150%到200%的稅。」如今,美對中加徵的關稅已高達145%,等於美國已亮出底牌,但中國相信自己能撐得住,並未對美國放軟態度,使這場貿易戰變成一場拉鋸戰,看誰能撐更久。與此同時,台灣在這場貿易戰中也被課徵32%的關稅,還被川普施壓台積電要在美國蓋工廠;澳洲、日本和南韓也面臨同樣狀況,以及被要求與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脫鉤」的壓力。

由於這些亞洲國家並沒有其他選項,所以他們也沒打算與美國解除安全聯盟,但對於被捲入台海戰爭、心中的疑慮只會加深。

中國改採灰色地帶戰術 首要策略將出動海警封鎖台灣海域破壞主權

第二個變數,是中國對台灣的新戰略,正試圖避開全面入侵那種「孤注一擲」的賭博式選項。雖然中國仍在為武統台灣做準備,包括解放軍最近的「海峽雷霆」(Strait Thunder)軍演出動數十艘軍艦模擬包圍台灣,但北京也在演練新的、更具壓迫性的「灰色地帶」戰術,這些手段介於和平與戰爭之間。

中國的首要策略就是,動用中國擴編後的海警隊,在台灣周邊海域實施臨時封鎖(quarantines)與船舶海關檢查。此舉是為了破壞台灣的主權,並讓台灣民眾懷疑美國是否有能力或者願意在入侵時援助台灣。許多民間商船可能會選擇配合中國的檢查行動。同時,鑒於中國自2023年來展開外交攻勢,已說服70個國家表態支持「所有」的統一努力,包括從臨檢到入侵的各種行動,因此國際社會的批評聲浪可能也會變弱。

台灣政治長期的功能失調 成中國分化台灣的弱點

第3,台灣政治長期的功能失調,也成為中國灰色地帶戰術的利用弱點。雖然台灣人大多數不願成為中共政權的一部份,但台灣政治深受「兩極化」(polarisation)和「自滿」(complacency)所困。

台灣總統賴清德雖然當選,但卻必須與親中的國民黨所領導的立法院,和新興第三勢力共享權力。這種僵局導致台灣無法果斷提升國防支出、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或為危機做準備。而賴清德試圖打擊中國滲透的舉措,更引來反效果,使政治對立更加嚴重。

一旦美援減弱、台抗中意志動搖 北京或不戰而統

就算川普在貿易問題上對讓,這3項因素仍可能在台灣內部引發惡性循環。如果美國削弱對台防衛的承諾,台灣自身的抵抗意志也可能因此動搖;而如果台灣不願意自我防衛,美國當然更不可能出手相助。

如此一來,中國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台灣逐步落入中國勢力範圍中。即便川普可能在某一時刻選擇升高對抗,但也可能為避免與中國爆發核戰,選擇坐視台灣逐漸脫離掌控,甚至直接與習近平達成一項實質放棄台灣的協議。

這對台灣民主來說,將是一場災難,久而久之,台灣甚至可能選出一位親中總統。中國解放軍可以釋出更多資源,擴大其影響力;而美軍則將被迫從第一島鏈防衛部署,後撤至連接日本與關島的第二島鏈。

這未必會立刻終結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但要恢復主控權,將付出極大努力。美國若要讓亞洲盟友放心,就必須簽署新的經濟與軍事協議,否則這些國家可能選擇發展核武自保。

然而,川普現在一心想展現美國的強硬形象,他的保護主義與對盟友的施壓旨在「讓美國再次偉大」,卻反而削弱了美國保護台灣的能力。北京不可能未察覺這一矛盾。過去,習近平或許認為奪取台灣應該再等等;但如今,他可能會得出另一個結論,也就是他必須把握住機會,盡快採取行動,以免白白浪費掉此等良機。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