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拋出對等關稅,引發金融市場大動盪,美元及美債雙雙下挫,在我國外匯存底中,美債大約占8成以上,恐受到波及。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今(4/18)日表示,央行對外提及的美債是指「以美元計價的債券」,近期美債和美元的波動,主要與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美國通膨預期改變,但並未有恐慌性拋售,況且美國聯準會(Fed)仍有降息空間,若全球關稅也談判順利,在此情境下,投資者會慢慢回到債券市場。
川普的對等關稅不僅震撼全球股市,就連美債、美元罕見出現雙殺,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赴立法院答詢時,曾提及我國的外匯存底當中,美債約占8成以上,握有的美債數量是全球第11位,約2900多億美元,外界憂心美債波動恐影響外匯存底。
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說明,市場對美債信心大跌,主要與高度槓桿交易有關,加上美國今年財政赤字高,恐怕要支付高額利息,觀察在國際金融市場、貿易運作上並無違約的問題,因為對等關稅宣布後,外界出現恐慌,加上對通膨預期心理改變,引發債券市場波動。
蔡烱民表示,金融市場面臨不確定性,會推升公債殖利率走揚,但目前10年期殖利率來到4.33%,沒有看到恐慌拋售,加上對等關稅有90天的暫緩期,目前各國與美國正積極談判,假設之後談判出爐的關稅稅率是市場都能接受的範圍,在主要經濟體成長疲軟,且Fed和其他主要央行有降息空間存在,在此情境之下,投資者會逐漸回到債券。
另外,美國財政部即將發布匯率政策報告,蔡烱說,依照過往的經驗,下週是4月的最後一週,應該會發布報告,但過去曾因美中談判等因素延期,主要有三項觀察指標,其中兩項是對美貿易順差與台灣經常帳順差對GDP的比重,應該還是被列為觀察名單。
由於中國曾在2019年僅達到兩項觀察指標,卻依舊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蔡烱民認為,當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好幾千億美元,背景較為特殊,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維持順暢的溝通管道,已經進行相關說明;至於匯率方面,央行去年拋匯160億美元阻貶,不會是美國財政部關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