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本周六登場,中選會今(19)日公布全台具有公投投票權的人數為2000萬2091人,25%以上的門檻則至少需達500萬523人,且同意票必須多於不同意票。對此,作家楊照坦言,即使公投通過了,恐怕都很難讓核三機組恢復發電,要確保安全無虞的前提,使得負責管理、執行的政府有許多可以拖延規避的空間,而這個政府如果決定採取賴皮態度,我們應該也不會太驚訝吧!
那公投豈不是投假的,投或不投沒差別?楊照撰文說明,當然應該要去投票,因為這次公投的焦點與意義,本來就不在核三廠,毋寧是對於「絕對非核」的態度、政策,進行一次新的民意表達,也是在這個更高的層次上,值得勞師動眾以公投形式來決定。
楊照指出,民進黨的態度是堅持「絕對非核」,並以此為台灣能源政策的前提,甚至將「非核家園」抬高到國策的地位,這次的公投讓大家都有機會認真思考「你同意這樣的能源國策嗎?」如果公投通過,就算核三沒有重啟發電,仍然代表了新民意要求將核能放入我們的能源政策安排中,不能夠再將核能徹底排除在外。為什麼要強調「新民意」?因為正是在運用核能發電這件事上,最近幾年台灣內部與國際外部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變,衝擊、影響很多人的看法,也的確需要身為公民的人重新思考、重新選擇。
黃國昌、童子賢為何從反核變挺核?
楊照提到,公投案的兩位知名度、能見度最高的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他們過去都是公開的反核人士,這項事實意義深遠,表示他們都在最近改變了立場,而且他們也都解釋了自己之所以的改變的原因,使得他們公開「變節」的理由,至少值得我們了解、考慮。
楊照說明,影響童子賢改變態度的一件事,是光電在台灣從未來理想變成當下現實,這中間的落差。童子賢的名言:「太陽是永續能源,但太陽能板不是。」當下現實我們看到的,是光電產業製造的多重亂象。要運用太陽能,需要廣泛鋪設太陽能板,也就需要土地。太陽能板有成本,土地租用也有成本,而產出的光電卻只有一個買家,那就是台電,這樣的現實結構會造成什麼效果,不難推論吧!
楊照:整體光電產業的結構性質就註定了這是個必然傾向官商勾結的行業
楊照續指,光電業者的投資高度依賴台電所提供的收購電價,每度電用6塊買或用3塊買,當然立即影響業者的收入,甚至決定了業者投資能否賺錢。台電作為唯一買方,這其實是不折不扣的買方市場,如果台電片面降價,光電產業發的電除了配合低價賣給台電外,還能怎麼樣?
「所以如果你是光電業者你會怎麼做?你一定要想辦法確保台電的收購價,是吧?那又如何確保?台電的電價不是市場決定的,是台電的上級單位經濟部,以及經濟部的上級單位行政院決定的。」楊照透露,所以也很理所當然,如果沒有政治關係,如果不能從政治層面去影響電價決策,你敢貿然大量投資買光電板租土地生產光電嗎?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但整體光電產業的結構性質就註定了這是個必然傾向官商勾結,需要官商勾結才能繁榮發展的行業。
楊照:光電業者如此厭惡核電,是否提醒我們應好好了解核電的利弊得失
楊照說道,再者,如果你是光電業者,你絕對不願意看到台電能夠掌握更廉價的發電來源,因為那會讓台電有條件壓低對光電的進價。火力發電成本遠低於光電,然而因為其高排碳性質,本來就被設定了是黃昏能源,就只等著光電、風電成長了予以取代,所以並不構成真正的競爭威脅。核電呢?原本「非核家園」已經在台灣淘汰了核電,此時如果要重新考慮核電,因其非排碳性與低成本,必然形成對光電的最大威脅,所以如果你是光電業者,也就必然要施出同樣的渾身解數反對到底吧!
楊照最後表示,畢竟我們都不是光電業者,光電業者的利益等同於我們的利益嗎?倒過來看,必定需要官商勾結的光電業者如此厭惡核電,是不是反而提醒了我們應該重新好好了解一下核電的利弊得失,並做出新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