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過境,加上低壓帶、西南風影響,狂風暴雨造成嚴重災情。不只造成屏東佳冬鄉外海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打水漂」,成海廢漂流超過1公里,嘉義新塭太陽能板同樣受損嚴重。空拍畫面拍下光電板的殘骸漂浮在水面,滯洪池淪為垃圾場,慘烈畫面震撼各界。
光電板殘骸漂浮在滯洪池水面。(圖/東森新聞)
嘉義布袋新塭的光電板被摧毀後,滯洪池水面幾乎被掀翻、破損的太陽能板覆蓋,水流將部分殘骸沖到岸邊,雜亂堆疊成一座小山。民眾透過空拍機拍下震撼畫面,嘆道「這幾天新聞空拍照片早已看到視覺疲乏,但是親自到現場感受那種毀滅感,卻是非常強烈,而眼淚幾乎掉下來」。
嘉義布袋新塭的光電板遭劇烈天氣全面摧毀。(圖/東森新聞)
據了解,此次毀損的水面型光電廠由民間廠商投資,在新塭滯洪池施設。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憂心,光電板在毀損後,材料是否釋出有害物質、破壞生態,呼籲政府與廠商應盡速清理,以防汙染擴大。
遠處也能看到破損的太陽能板堆疊在岸邊。(圖/東森新聞)
不過對此,擁有光電產業背景的嘉義義竹鄉長黃政傑表示,太陽能板材質並不易溶解,有民眾擔心光電板的酸液問題,但這些都有嚴格法令規範。黃政傑強調,應將問題聚焦在設施固定與防災設計強化,而非全面否定水面型光電技術。
經濟部能源署也澄清,新塭滯洪池光電案場的受損範圍皆為內部設施,並未對周遭造成影響,已要求業者需在兩日內完成清理,並強化後續固定設施及檢修。
根據消防署統計,丹娜絲颱風共造成全台光電受損13場,包含大型水面型4案、小型屋頂型9案,災損容量共計約35MW,目前9場小型屋頂型已清運、大型水面型4場仍待清運,已聯繫廠商做後續處理。嘉義縣政府表示,目前救災仍為當務之急,後續將召開專案會議檢討,並與中央政府對接,避免新科技不敵天災,終究還是在環境保護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