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51位立委針對《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憲法法庭5月12日開說明會,司法院16日對外公布,憲法法庭14日已同意受理,但強調尚未裁准暫時處分。由於立委柯建銘15日形容本周是「非常憲法的一周」,還說大罷免、大釋憲將會大成功,如果他「神預言」成真,未來大罷免如果成功,綠將重掌立法院過半席次,藍白立委通過的《憲訴法》、國會改革法案被憲法法庭判決違憲,將再度上演。
這件高度政治性的釋憲案,是因在野黨立委去年12月20日聯手三讀通過《憲訴法》第4條、第30條及第95條修正條文,明訂大法官總額為15人,參與評議的人數不得低於10人,作成違憲宣告時,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賴清德總統今年1月23日公布修法,1月25日正式生效。
但綠委在《憲訴法》公布前後分別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案,憲法法庭去年10月底許宗力等7大法官任期屆滿後,立法院因尚未完成人事同意權審查,7位大法官懸缺至今,現有的8位大法官對於要不要受理聲請案,或是否凍結《憲訴法》新法,憲法法庭多次對外強調,仍由大法官依法處理中,尚未做出裁判。
不過,當柯建銘喊出大罷免口號、罷藍委連署在全國各地積極進行後,大法官們卻出現新的動作。4月18日對外公告憲法法庭5月12日要開說明會,審查《憲訴法》釋憲案,還強調屆時如果決定受理會正式公告,如不受理則會作成裁定。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12日還在憲法法庭上,質疑目前8位大法官人數,未達修法後的門檻,可否開說明會、審理案件?不料,說明會後2天,大法官就決定受理,司法院解釋,《憲訴法》第32條關於大法官受理與否的要件法條沒有修正,依法現有8位大法官過半同意就可受理,也不需要公布受理的理由,且主筆大法官在裁判前不公開。
法界人士指出,大法官們受理這件高度政治性聲請案件,有重要指標意義,等於對外公告「開綠燈」,針對《財劃法》、114年度總預算案等法案,執政黨立委及憲政機關提出的釋憲案,都有可能被受理,且一旦如同柯建銘說的大罷免成功,民進黨若再度掌握立法院過半席次,就可以通過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人事案,屆時15位大法官再度「清一色」全是「綠友友」,憲法法庭無法超然、中立,將淪為橡皮圖章捲入政治紛爭,成為執政黨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