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問題嚴重的日本,現在面臨新的難題,那就是廢棄空屋越來越多。因為長輩過世後留下的房子,年久失修,繼承的子孫不願意花錢維修,造成不少危樓。日本粗估有多達900萬棟「老宅」,急需活化都更。不過倒是有不少外國人,花大錢來改建這些日本老宅。
塵封的榻榻米隔間、泛黃的紙拉門,隔著螢幕彷彿都能聞到陳舊的氣味。這裡本來是一位醫師的家與診所,玻璃藥瓶還放在櫥櫃裡,但老醫師過世後,已經荒廢25年。
日本奈良居民:「這就是灶台,現在非常少見了。這是手動水泵,這裡曾經是洗澡的地方,要手動打水灌滿浴盆。
這不是古裝劇的拍攝現場,這是日本900萬棟廢棄老宅的其中一棟,老宅就是日語中的「Akiya」,就是已經無人居住的荒廢老房子。
CNA記者MichiyoIshida:「奈良縣宇陀市,1/5的建物是老屋,年輕人移居大城市討生活,老家逐漸破舊失修、年邁的親屬凋零。」
住著2.7萬人的宇陀市,過去10年人口銳減14%,老宅比比皆是。居民遷出或老化凋零,就空著腐朽。修繕的費用比房屋的殘值還貴。除了錢的問題,後代不願處置起家厝的原因很複雜,有時是產權、更多是情感因素,一磚一瓦都是先人存在過的記憶。
奈良老屋屋主:「我祖母以前也住那邊(老家),她過世40年了,之後就變成老屋了。我父親(已故醫師)不願意出租,我們家祖墳都在那邊,以前每兩年會回去掃墓。」
年久失修的老宅,終究有一天會變成危樓,有倒塌的危險。一般來說地方政府無權強制接管修繕,除非被中央政府認定為危樓,才能強制拆除,費用由屋主支付,若查無屋主,產權就會被法拍。奈良的宇陀市一半人口65歲以上,老化程度比日本全國更嚴重,解決老宅問題如跟時間賽跑。
CNA記者MichiyoIshida:「日安」
記者走進這棟老宅,看起來煥然一新,這是一位法國攝影師的家。
法國攝影師Coline Emilie Aguirre:「當初沒想過住宇陀,而是選了這間宇陀的老屋,第一眼就愛上了,因為有中庭,主建築旁有廂房,當臥房很實用。」
CNA記者:「您花了多少錢買下?」
法國攝影師Coline Emilie Aguirre:「490萬日圓(109萬台幣)。」
不少外國人仰慕東方文化,趁著近年日圓貶值,以相對低價到日本買老宅。這位法國攝影師重新裝潢成工作室,剛好拍攝日本傳統風格的攝影作品,未來她還希望出租客房開小民宿。老宅帳面上便宜,實際上光整修,就是龐大的隱形成本。更新再造的誘因不足,還是要回頭找政府解決。
CNA記者MichiyoIshida:「日本有些地方政府,整修廢棄老屋,提供非本地人短期住宿,奈良的宇陀市為例,政府補助每人每晚住宿,2500日圓(台幣556元)。」
這棟50年老宅整修後變成7房的小宅,保留榻榻米的傳統客廳,還附有兒童遊戲室,來住一晚別有風味。
CNA記者MichiyoIshida:「缺點就是老舊木牆,難以抵擋寒風,尤其是在深夜天寒。」
老宅在抗地震、洪水的安全性,終究不比現代的鋼筋水泥。但如今高度都市化,城鄉發展差距太大,鄉下老宅當然沒有都更的經濟誘因,這是環環相扣的結構性問題。
CNA記者MichiyoIshida:「到了2038年,專家估全日本的老屋數,將增加一倍以上,達2300萬棟,等於1/3是老屋。」
高齡少子化的日本,如何將寶貴的土地活化善用,成為頭痛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