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20日表示,川普(Donald Trump)上台令美中台關係與台灣安全更不確定。他擔心由於台灣方面只關注內鬥與挑釁北京,很有可能觸發美中競爭中的一場危機,並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破壞與流血,且不可能獨自承受解放軍攻擊2個月之久,唯有美中交易才能拯救台灣,並為世界帶來穩定。
台北論壇基金會邀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以「川普2.0:美國的亞洲政策何去何從?」(Trump 2.0: What Next for U.S. Policy in Asia?)為題發表演說。蘇起則在回應時,做出如上表述。
長期關注美中台關係的蘇起表示,近十年來他主要側重於台灣安全,而川普上台後讓兩者更不確定。在蘇起看來,世界已呈經濟兩極,而在東亞則是軍事兩極。既然如此,唯一穩定之道就是兩強進行交易。這對台灣尤其重要,因為兩岸既無對話,如美中也不交易,北京會認為和平統一已無希望,只有訴諸非和平手段,除非它經得起長期拖而不決。蘇起因此認為,對台灣而言,美中交易最好,絕對比戰爭好。
針對黎安友判斷「川習的交易不可能大到能穩定美中關係」,蘇起表示認同。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史考特‧甘迺迪(Scott Kennedy)日前在該中心網站發表的文章指出,美中交易「理論上可能但不易實現」,「較可能的是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川普政府大幅減少貿易、投資、科技交換,與民間交流。北京既不樂見就會採取報復,集中在快速並全面擴張與別的國家及地區的關係」。
儘管同意甘迺迪的分析,但蘇起進一步補充,該文幾乎完全忽略台灣在其中的角色,而當前兩岸關係正處在過去幾十年來最壞的階段。其對美中競爭的可能衝擊如被忽視或低估,後果不堪設想。蘇起提出5大理由,更為糟糕的是最後兩點被忽略:
1. 美中台均由鷹派當家,彼此溝通嚴重不良。
2. 美中嚴重互不信任,但均深信自己意志力能勝過對方。
3. 台灣持續改變現狀。蔡英文的「兩岸互不隸屬」及賴清德的「境外敵對勢力」,都越來越遠離美中3個公報中的「一個中國」(不管如何定義)。
4. 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在降低中。本來川普就把台灣比喻成「筆尖」,而大陸則是「書桌」。隨著台積電及其群聚公司陸續移美,台灣戰略價值將更低。
5. 兩岸軍力對比明顯對美台不利,絕不是台灣許多人認為的「中共是紙老虎」。
蘇起提醒,要注意一位對川普兩次競選有功的「共和黨理論大師」,即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安東(Michael Anton)。他在2021年曾明確指出,「為台灣打仗明顯不符合美國利益」。安東說,「我們應同時謹記我們國家的核心利益及實力,並據此行事。對台灣及美國最好的當然是讓現狀維持得越久越好。但美國核心利益並沒有強迫我們非要為台灣打仗不可。就算有,也無法保證我們一定能贏,甚至守住不敗。」
此外,蘇起還提到由博明(Matthew Pottinger)主編《沸騰的護城河》書中,曾任美國在台協會(AIT)武官、現任白宮國安會亞洲部資深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如此寫道:
台灣應該做好準備,在阻止敵方登陸行動同時,承受長達2個月的飛彈和炸彈攻擊、封鎖、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虛假的訊息宣傳以及其他相關威脅。這將讓盟國在政治決策上有1個月的緩衝時間,包括對抗假訊息,建立聯盟和動員軍隊。台北應預期由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將額外需要1個月的時間,用以逐步突破中國設置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部隊的層層防禦,這些部隊旨在阻止聯盟軍隊接近台灣附近區域。
蘇起強調,他很難相信包括軍人在內的台灣任何人,認為台灣可能獨自支撐解放軍的海陸空全面攻擊達2個月之久。蘇起表示,所以美國越來越不可能趕來救援台灣,而中共越來越可能用非和平手段解決惱人的台灣問題。台灣方面則似乎仍未認清自己的國家利益及實力,只專注在激烈的內部權力鬥爭並不斷挑釁北京。(推薦閱讀:張鈞凱專欄:美國「勇武派」不敢告訴台灣人的真相)
「本人因此極度擔心台灣可能會觸發美中競爭中的一場危機,並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破壞與流血。」蘇起直言,唯一的可能解方就是美中交易,既拯救台灣於不墜也給世界帶來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