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政策新知,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賴清德邀五院喝咖啡能大和解?學者揭奇怪之處:修憲後「總統公親變事主」

2025-02-09

309 人氣

賴清德(右起)啟動院際調解權,盼藉由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等五院院長茶敘,化解朝野衝突。(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右起)啟動院際調解權,盼藉由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等五院院長茶敘,化解朝野衝突。(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10日邀集五院院長茶敘、共商國政,盼能化解朝野衝突。對於是否淪為形式上的「喝咖啡」?中研院法律學研究員黃丞儀在臉書指出,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現為台灣行政權實質首長,跳出來協調,但對象卻不包括各政黨決策主要負責人,能發揮的作用恐怕就是只是把憲法裡面「院際調解權」拿出來,用雞毛撢子清一清,和客人喝完咖啡,再放回櫥櫃裡面繼續擺著。

黃丞儀指出,院際協調權從權力分立理論來看是很「特別」的設計。在三權分立國家,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權力機關沒有誰優誰劣,更沒有誰可以來協調誰,基本上就是靠憲法上的設計,進行制衡(check),以達到權力平衡(balance),預設原則是彼此競爭。

黃丞儀表示,在議會內閣制國家,不同政黨發生政策衝突時,可以透過政黨之間的溝通管道來協調(這部分為純政治);協調不成時就訴諸議會表決。但偏向總統制的國家沒有這種機制,國會通過的法案,總統可以透過法案否決權(veto)來推翻;如果兩者之間出現權限衝突,交由司法權來劃定界線。

黃丞儀指出,憲法第44條是在奇怪的、總統由「政權」機關選出的概念底下產生。相對應的,總統在憲法本文裡面的權力很多都是儀式性的,實質的國家治理交給「五院相維」,尤其是行政院和立法院的相互負責。從而,這個「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就有了扮演「公親」的空間。

黃丞儀說,台灣在90年代歷經幾次修憲後,總統就「公親變事主」了,可以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不需經過立法院同意。基本上就是行政院長的「老闆」。行政院在這個意義上,不對立法院負責,已經偏離了憲法本文的設計。此時,總統還能代表「政權機關」,擔任院際爭議的協調者嗎?(推薦閱讀:「難忘蔡英文幹的爛事!」黃國昌指總統邀商國政要有前提:柯文哲曾遭毒手

黃丞儀分析,台灣從去年大選完到現在,最主要的爭議就是3個主要政黨在國會的激烈衝突,要協調,也應該是政黨間進行,但顯然在國會內部進行政黨協調,近乎緣木求魚。此時,總統作為民進黨黨主席,也是行政院院長的任命者,要跳出來協調,而懇談對象又不包括各政黨的主要負責人(除了他自己),這樣的「院際協調」,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