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政策新知,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環團憂AI需求增用電難減碳 經濟部:耗能難降但碳可減量

2025-02-07

66 人氣

環境部去年底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2026年-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圖擷取自環境部草案公聽會直播)
 
環境部去年底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2026年-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圖擷取自環境部草案公聽會直播)

環境部今天(7日)召開「第三期溫室氣體(2026年-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環保團體代表質疑我國AI、半導體產業擴張將增加用電需求,恐影響減量目標;經濟部則表示,雖然投資增加,導致能源需求成長,但透過成熟的技術,碳排仍可大幅下降。

環境部去年底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2026年-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宣布我國2030年新減碳目標提高為28±2%。環境部7日召開公聽會,由六大部門報告減碳計畫,並聽取各界意見,約200名環保團體及民眾報名參與。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表示,根據聯合國去年發布的「全球排放差距報告」,2030年必須減量至少42%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升溫限制1.5°C目標,台灣減碳目標仍有一段差距;且未來我國AI、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張,國際大廠爭相來台設置資料中心,相關用電需求恐影響我國減量目標。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洪碩辰則表示,經濟部不斷強調我國碳排已與經濟成長脫鉤,雖然碳密集度下降,但無法抵銷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能源總體需求成長,兩者僅是「相對脫鉤」,實際上碳排總量並未下降。

對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組長潘建成指出,經濟部減碳路徑已將AI用電需求納入評估,未來產業大規模生產模式也將轉型為低碳製程、高質化生產。至於投資生產增加,必然會導致能源需求成長,能源需求主要在於電力,但藉由新的能源技術,碳排可大幅減少。他說:『(原音)算碳的時候是可以減,為什麼?因為電的部分,目前有比較成熟的技術,比如說我們多元的綠能的發展,包括太陽光電這方面,這一塊的話,碳是可以大幅的下降,可是能源的需求是沒辦法,你多用一度電,你就是會多耗這麼多的能源,這是沒辦法改變。』

此外,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政府減碳中長期策略應逐步降低化石燃料,而天然氣的成分為甲烷,事實上為化石燃料,政府若真想達到淨零,就不該「增氣減煤」,而是使用再生能源。她說:『(原音)剛聽到報告都還在講說要用增氣來減煤,可是我們認為應該如果真的要落實達到淨零,應該要用節能、再生能源等真正的策略,來減掉燃氣、燃煤跟燃油等這些化石燃料,去降低對這些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這才是政府真正應該要做的事情。』

經濟部能源署組長廖芳玲則表示,發展再生能源需要時間,如設置太陽光電需要與居民及公民團體進行非常多溝通,因此在轉型過程中必須使用介接能源暫時取代,燃氣的碳排強度比燃煤少一半,以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才有時間完成再生能源布建。

延伸閱讀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