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12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遍布世界各地近300萬條河流正在經歷「快速且令人驚訝的變化」,其中將近一半(44%)的下流水量在過去35年裡出現逐年下降,科學家警告這可能對人類飲用水的供應、洪水風險等各個方面產生影響。
《CNN》報導,這項研究中的科學家結合衛星資料和電腦建模、繪製了過去35年來全球河流的每日流量,驚訝地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下游河流中,有近一半(44%)的水量每年都在逐步下降。
以非洲第2大河「剛果河」(Congo)、南美洲的「拉布拉河」(Plata)、身兼亞洲第1和世界第3長河的「長江」為例,這些河流的水位都出現顯著的逐年下降,但大多數位於山區的上游河流則出現不同現象:17%的上游河流流量正在增加。
儘管研究沒有深入探討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但研究主要學者表示「明顯的驅動因素是人類活動和化石燃料驅動的氣候危機,氣候危機正在改變降雨模式並加速融雪」,並強調「河流就像地球的血管,其流動方式的變化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研究指出「下游河流流量的大幅減少意味著可供人們飲用、澆灌農作物和飼養牲畜的淡水減少」,另外水流較慢也意味著河流移動造成泥土和小岩石組成的沉積物能力削弱,這將對下游產生巨大影響,因為沉積物對於形成河流三角洲至關重要,而三角洲為防止海平面上升提供了天然保護。
此外,這還可能加劇洪水風險,研究發現過去35年來,上游小河流的大洪水增加了42%。
沒有參與研究的英國雷丁大學水文學教授克洛克(Hannah Cloke)表示「下一步應該是弄清楚這些河流流量變化如此之快的確切原因,並找出應對方法,河流宛若充滿活力和美麗的野獸,人類永遠不應該認為它們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應該浪費它們為我們提供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