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政策新知,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環境,健康

農膜亂象 立委:改用可分解材質或納入「公告應回收」

2024-04-27

171 人氣

3
3
農膜亂象 立委:改用可分解材質或納入「公告應回收」

記者林奐成/台北即時報導 本報今出版「農地黑膜法」專題,披露全台許多農民未妥善回收「農業用塑膠膜」(農膜),而是採取焚燒或掩埋,更有「環保蟑螂」收取農膜後違法棄置,政府推動回收破功,淪為口號。對此,關注環保的朝野立委建議,政府應補貼農民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的農膜,或是將其列為「公告應回收廢棄物」管理。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的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指出,農膜是無法分解的塑膠,「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塑膠,2002年就推動限塑,可是現在20年後,塑膠產量還是增長,每年有1.6億噸的一次性塑膠,限塑完全失敗」;對於這類廢棄物,要從源頭管理效益較高,像是去年科學月刊指出,從源頭可以減量超過20%,回收可以減量17%,如果再利用可以再降23%。

陳昭姿表示,目前看來農民確實需要使用農膜,卻因髒污和破損而不容易回收,所以才會掩埋或燒掉,「塑膠要弄乾淨,才能回收利用,這是要農民自己做,還是政府公權力要介入?」她認為,可以考慮將這些農膜,更換成「生物可分解的材質」,從源頭減少塑膠使用,雖然價格比塑膠膜貴了3到4倍,但如果值得就要用,避免造成後續問題。政府可考慮提供補貼,協助農民購買。

陳昭姿建議,可以先用示範方式,補貼一些願意配合的農民,「農民出一點錢,政府出多一點,如果成果有出來,政府就可以立好這個政策。也許生物可分解材質使用多了,價格就會下降。」

長期關注環保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日前質詢環境部長薛富盛時也指出,農膜亂象很多,包括焚燒、掩埋與非法棄置,許多廠商不願回收,對環境衝擊很大,建議環境部將農膜列為「公告應回收廢棄物」,請責任業者要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以加強管理。

林淑芬表示:「不管是輸入或製造的,責任業者通通要繳錢,繳錢以後,回收就有基金會給付,才有(回收)意願,才會進入一個好的(資源)循環,這個事情已經到很嚴重的地步了。」

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