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郭國文指出,法規執行面應多參採各國務實做法。(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勞動市場因武漢肺炎疫情受到重創,無薪假勞工激增,勞動部已推出多項濟助方案,希望減緩勞工經濟壓力;而就在全球疫情仍在擴散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下週將施行。曾擔任勞動部政次的立委郭國文指出,在不利的環境下,法規生效的正是時候;不過,要有促進高齡就業效果,執行面還應多參採各國務實做法,包括即將立法的最低工資法亦是如此。
中高齡勞參率 台灣遠低於其他國家
我國的勞動參與率,在55歲以後顯著下滑,以今年2月的數據觀察,50至54歲的勞參率還有74.8%,但55至59歲區間僅有56.7%,減少近20%,60至64歲進一步下降至37.3%,而65歲以上,則僅剩不到1成。郭國文指出,比起部分國家65歲以上仍有2至3成的勞參率,這樣的差距顯然非常懸殊。
在中高齡就業比例相對較少及老齡化愈趨嚴重的壓力下,促進就業的目的格外重要。郭國文認為,除了因現實需要外,為中高齡與高齡者單獨立法,也象徵我國在因應邁入高齡化社會的當下,已做好協助勞工永續就業的規畫;不過,徒法不能以自行。
郭國文表示,法規要能生效果,執行方式很重要,以佔了幾個條文的「銀髮人才服務據點」為例,日本是以市、町、村等地方自治體為單位,設立「銀髮人力資源中心」,主要的功能在執行人力派遣的工作,讓高齡者得以在社區之內,從事適合自己體力與能力的適能工作;但我們雖有設置「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條文,卻無主動盤點人力發派的功能,僅是做為消極媒合平台,後續能否真正發揮促進就業的功效,有待觀察。
郭國文還提出心態問題。他指出,中高齡與高齡者的謀職問題有兩種:一種是「沒得做」,一種是「不想做」。「沒得做」或可透過銀髮人才服務據點的協助解決,但若「不想做」,沒有人能強迫,其實這部分源自「到老還在工作是勞碌命」觀念的刻板印象,已不符環境的轉變,和世界潮流也有差距。像日本正在推廣的「生涯現役」,就希望建立勞工「活到老,做到老」的觀念。台灣應配套性的從勞工教育面著手,才能讓法律的就業促進得以落實。
公式入法 最低工資免討價還價
至於最低工資即將立法,各國做法不一。郭國文認為,應特別注意能否達成解決勞資爭議及保護勞工的目的。他表示,勞團提出「公式入法」的主張,認為以較為剛性的試算,才能免於勞資討價還價的僵持;但基於使審議有更廣泛的討論空間,行政院可能送審的法條並未以公式入法,而是按過往審議模式處理,法律的創新度或有不足,比較像是現行審議會法制化而已。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若採較為剛性的試算,工資水平即使較高,屆時可盤點受薪資調整衝擊的微型企業,再個別性的給予相應協助,也不失為另種立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