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許多投資理財乃至詐騙廣告都打出「實現財富自由」的招攬,聲稱你不必付出太多勞力及時間,即能享有足夠的可支配所得。可見,財富自由是人人嚮往的境界,無需辛苦工作錢就完全夠用。這個概念,用來理解蔡政府債務多寡及是否債留子孫問題,就十分清楚:執政黨利用八年兩兆多元的特別預算,完全實現了它的財富自由!
民進黨財富自由的關鍵詞,就藏在「特別預算」中。根據《預算法》,政府得提出特別預算的情況限於: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不定期的重大政事。蔡總統任內七年多,除三年新冠疫情,並無戰爭、經濟變故或重大災變;但政府用各種藉口堂皇編列了十多項特別預算,總額高達二・四兆元。此一數額,已相當於中央政府總預算一整年的規模,卻被蔡政府當成私人荷包支用。
特別預算的奧妙包括:第一、由於是因應緊急或特殊狀況,因此政府可以獅子大開口,幾頁公文就能索討上千億經費,而毋需明列細目。第二、由於是針對臨時情勢變化,所以政府享有至高無上的支配權,把預算項目變來變去,把錢挪來挪去,讓各相關部門難以追蹤監督。第三,特別預算完全仰賴舉債,但由於是一次取得,卻分別在不同年度動用支出,因此債務隱藏在政府例常預算之外,變得極不透明。
蔡英文指控,馬政府留下一・七兆債務,而她任內僅留債五千億元。其話術,即利用前段所述之第三項機關,刻意將其二・四兆的特別預算舉債排除不計,因此說得如此輕鬆。然而,若比較一下兩任總統所處的主客觀條件,馬政府任內遇到了棘手的全球金融海嘯衝擊,而蔡政府則自詡經濟廿年來最佳。若處於太平盛世,蔡總統還大手筆編列兩兆多的特別預算揮霍,這如何說得過去?
把如此高額的特別預算常態化,蔡總統是第一人;除了債留曾孫,更嚴重的問題是「國庫變成黨庫」。如上所述,特別預算原應是為了因應國防、經濟、社會緊急變故而設,但蔡政府卻利用它來夾帶一般年度預算的施政項目,甚至利用它來遂行對地方政府的支配私心,這不僅是違反財政紀律的行為,更形同將國家公帑當成執政黨私庫來運用。
舉例而言,蔡政府在前瞻建設經費的分配補助明顯「重綠輕藍」,高雄市一都獨得全台地方分配款的四分之一,台北市和台中市所獲青睞竟連其尾數都不到,這不是師心自用是什麼?再如,新竹棒球場申請三・五億經費重建,中央竟慨然給了十二億元,結果是粗製濫造無法使用。前鎮漁港申請三千萬元經費整建,蘇貞昌卻主動追加至八十一億元;屏鵝公路改建經費原為四十七億元,最後狂燒至七十八億元,都暴露施政者浮華本色,根本是拿著國家公帑在那裡耍威風賣人情。
在各項特別預算中,防疫特別預算算是師出有名,畢竟有嚴重的疫情必須處理。然而,防疫預算經三度追加到八千四百億元,最後真正用於防疫、購買疫苗和相關醫療的比率,其實不到兩成。另外八成的經費,則用於補貼、紓困及發放消費券,藉疫情收買民心。更離譜的是,疫情結束後,政府竟還假藉名目編了三千八百億元的《疫後特別條例》,一路吃乾抹淨到底。
且看最近蔡政府為了收買年輕族群選票,連連開出減免學費、發放成年禮金等支票,即可知囊中有錢的滋味多麼愉快。民進黨藉兩兆多特別預算實現了它的財富自由,但接下來幫它扛債的,卻是全體納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