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政策新知,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五角大廈顧問:台灣須能抵擋中國登陸30天 待美軍大規模到達戰區

2025-04-01

38 人氣

總統賴清德22日視察「立即備戰操演部隊-衛戍第二戰鬥隊」,並致贈加菜金。(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22日視察「立即備戰操演部隊-衛戍第二戰鬥隊」,並致贈加菜金。(資料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近期聽證會針對台灣議題進行廣泛討論,五角大廈顧問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指出,台灣經濟無法維持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10%,但至少應與美國一樣占3.4%。

梅惠琳26日在參院外交委員會「共同的威脅:當前地緣政治下的印太聯盟及責任分擔」聽證會上表示,如果台灣希望美國在台海衝突中,冒著與中國發生重大戰爭的風險協助台灣,台灣確實需要為遏止戰爭做出更多貢獻。

她評估,雖然美軍事迄今仍可阻止中國動武,但傳統嚇阻力已減弱,「中國在3至4週內占領台灣,而美軍無法及時支援的情境,對北京愈來愈有吸引力」。

梅惠琳指出,中國花費數十年落實軍隊現代化,目前正進行強化指揮管理及後勤的最後步驟。一旦這些問題解決,共軍即會回報習近平準備好武力奪台,時間點可能落在未來3至4年。

美軍大幅改變軍力部署以嚇阻中國,往往需時數年至數十年,因此最佳短期解決方案是,台灣應發展出能夠抵擋中國登陸30天的能力,「台北能夠抵擋夠長的時間,直到美軍大規模到達戰區,就是對中國嚇阻的核心」。

為了達此目的,台灣不僅必須買對武器,數量還得買足,這需要的軍費超過台灣GDP的2.45%。台灣政府總支出只占GDP的13.7%,遠低於以色列政府支出維持在GDP的36%至44%;台灣經濟可能無法維持GDP10%的防禦支出,但至少須象徵性地達到3.4%,與美國一樣。

梅惠琳建議,台灣採購F-35等大型武器或許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些戰機在實際衝突中可能會成為高成本的損失。因此,台灣應繼續大量採購防空、反裝甲和反艦飛彈等在台灣防禦情境中具備高價值的武器,美國也應優先、快速且可靠地交付台灣這些武器。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