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年長者比例與日俱增。台北市議員詹為元今(5)日直言說,北市長照需求逐年增加,輔具已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按北市社會局規定,市民申請輔具前須接受專業評估。目前,台北設立3間輔具評估中心,透過公開標案委託民間基金會、或協會承辦。但詹為元卻踢爆,竟有輔具評估中心執行評估業務的同時,另一邊也經營輔具販售工作,存在「球員兼裁判」情況、違背利益迴避。
詹為元說明,由於輔具評估涉及失能等級判定,專業性高,採取公私協力模式,往往是有效的手段。目前,這3家輔具評估中心,分別由伊甸基金會、第一社福基金會承接。但根據社會局資料,第一社福基金會承接「合宜輔具中心」和「南區輔具中心」,服務範圍涵蓋北投、士林、中山、大同、信義、內湖、南港及文山等行政區;但社會局特約的輔具購買門市,名為「第一輔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家就在信義區、南港和文山區設有分店。
也就是說,這些區域與南區輔具中心的服務範圍完全重疊。同時,詹為元更踢爆,第一社福基金會與第一輔具公司的代表人與副董事長,竟然都是同一人,明顯存在「球員兼裁判」情況,角色重疊並違背利益迴避。
詹為元以損鄰規則修改做比喻,此情況類似於去(2023)年,基泰大直建案的損鄰鑑定,當時損鄰規則的鑑定者,竟然就是建商自己,被詬病缺乏公正性與公信力。同樣的,第一社福基金會與第一輔具公司,同時涉入輔具評估與販售,可能產生自家產品的銷售優勢、並損害其他輔具廠商的公平競爭。
詹為元表示,存在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負責人或關係人理應迴避,以維護公信力與市場公平性。而且,目前評估員僅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82條規定,各地輔具評估中心人員需具備特定資格,但僅針對證照進行規範,實務上評估人員的管理仍屬基金會權限。並且,此職缺由基金會開出,換句話說,評估人員受基金會完全管理,出現角色重疊之問題。
除了評估人員可能偏好推薦自家的輔具產品,同一塊招牌還將特約門市與輔具中心基金會放在一起,也有強烈的暗示性,混淆視聽。
對此,北市社會局局長姚淑文也直言說:「兩者名稱上確實相近,可能造成一般民眾會有連結的影響,所以我們會再評估,如何減少這種識別化連結的問題;我們會朝向讓輔具中心在視覺上、感受上,更中立客觀呈現」。詹為元要求,北市社會局應儘速調整現行規範,避免利益衝突情況延續,保障市場的公平性;確保民眾選購不會有不當聯想,讓制度可以更加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