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核三廠2號機於今日開始進行為期約41天的大修作業,標誌著台灣暫時進入無核電供應的時期。此舉引發了對國家能源政策和電力供應的廣泛討論,同時也凸顯了台灣正在經歷的能源轉型挑戰。根據台電官方消息,核三廠1號機已於今年7月底停止運轉,而整個核三廠預計將於明年進行除役。儘管如此,台電官網數據顯示,目前各種發電方式仍能充分滿足國內用電需求,確保電力供應穩定。
核能安全監管會(核安會)發布公告稱,核三廠2號機於20日開始逐步降載停機,並於21日正式啟動第28次機組大修。這次大修的主要目的是為下一個運轉週期進行必要的設備維護保養和爐心燃料填換工作。雖然預計工期約為41天,但核安會表示,實際完成時間可能會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為了消除公眾疑慮,核安會特別提醒民眾,在核三廠2號機停機期間,機組降溫過程中會排放清潔的白色水蒸汽,這是正常現象,無需擔心。同時,核安會承諾將在大修期間派員進行嚴格的電廠視察,以確保核三廠嚴格遵守相關程序執行大修工作,保障核能安全。
核三廠轉型計劃 太陽能光電廠引地方擔憂
隨著核電廠即將除役,台電已開始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公司計劃在核三廠除役後,於原廠區內建設一座佔地55公頃的太陽能光電廠。這一轉型計劃引發了屏東恆春當地居民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掀起了熱烈討論。許多民眾表達了對光電板設置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擔憂,同時也關心在能源轉型過渡期間的供電穩定性問題。
針對居民提出的疑慮,台電於今年8月舉行了專門的說明會。在會上,負責光電板項目的廠商承諾,將在未來定期提供水質監測數據,以回應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切。此外,台電也公布了最新的供電數據,以證明目前的發電能力足以滿足需求。
根據台電官網今日下午2時的即時數據顯示,各種發電方式的占比如下:燃氣發電占比最高,約為30%;其次是燃煤發電,約占19%;太陽能發電貢獻了約17.7%的電力;民營電廠的燃氣發電約占16.5%;風力發電約占7.7%;民營電廠的燃煤發電約占5.8%;而汽電共生則貢獻了約3.6%的電力。這些數據反映了台灣當前的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推薦閱讀:預言產業電價漲潮還沒完!梁啟源揭通膨真實數字:央行要降息都有困難)
台電強調,雖然核電暫時歸零,但公司已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在轉型期間維持穩定的電力供應。同時,台電也呼籲公眾關注能源議題,支持國家的綠能政策,共同為台灣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