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於3日召開「經濟發展顧問委員會」首次顧問會議,而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也被忝列為顧問,同時擔任委員會「包容成長」小組召集人。不過,朱敬一與同為經發會顧問的林明仁、陳東升、劉錦添4人今(12)日發表聯合聲明,對此會議做出5點提醒與建議,強調類似的會議在過去也曾召開過,但這次的建議不僅幾乎是新瓶裝舊酒,若稍有不慎,更可能成為有錢人的「利益團體動員會議」。
朱敬一在臉書發文表示,20幾年前政府也曾召開過類似的會議;當時前總統陳水扁召開的是「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不論是顧問或諮詢委員,都是體制外人士,並沒有決策權。這類委員通常來自學界或業界,概念上,召開這類諮詢或顧問會議的目的,就是要聽聽非官員的聲音,做為政府施政的參考,「但我們的觀察不只如此」。
業界委員恐不以公共利益為重 朱敬一提醒不可輕信
朱敬一對此提出他的5點觀察與提醒,第一,這麼大規模地聽取體制外的聲音,似乎是表示體制內的人訊息不夠周全、思考有所閉塞,於是要廣開言路。但仔細觀察又並非如此,政府有許多產經部會首長原本即來自民間,而他們當初之所以雀屏中選,就是因為他們來自民間,觀念視野有可取之處。但是,「為什麼剛進政府才100天,就又要重新聽取民間聲音呢?」他強調,行政院也許要仔細思考「初衷」,目標清楚,會議的進程才會清楚。
第二,體制外的專家固然有不一樣的視角,但也有他們的侷限與利益。坊間常批評學者「蛋頭」,就是嘲笑其侷限,而來自業界的委員,理所當然會為自己的利益發聲;他們的建議也許有10分之1是暮鼓晨鐘,但其餘10分之9,難免也會有利益之私或視野之限,未必能輕信,還是得經過部會的仔細琢磨。「如果率爾將顧問委員會的建議當成政府政策而大力推動,那就會有嚴重的扭曲。」
朱敬一續指,第三,這一類的經發會最常出現的扭曲,就是特定企業要求減稅。這些企業提出減稅要求,不見得是要增加競爭力,而是他們要「賺更多錢」,有些大企業已經是世界級的,荷包滿滿,但還是不肯斷奶,開口閉口都是要租稅抵減。
2021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才13.2%,對比韓國22.1%、美國20.3%、法國30.3%、德國24.6%,我們稅負如此之低,且面對如此高的國防與社福支出需求,哪裡還有減稅的本錢?若干經發顧問大聲要求減稅,不理會國內大環境、不做國際比較、不體諒受薪階級的沈重租稅負擔,這樣的建議究竟高明在哪裡呢?
經發會新瓶裝舊酒 稍有不慎將成「富人動員會議」
第四,經發會有些建議,幾乎是毫不掩飾地新瓶裝舊酒。例如亞太資產管理中心、自由貿易港區等,幾乎與30年前的「亞太營運中心」、以及10年前的「自由貿易港區」等如出一轍,背後又是特區、減稅那一套,完全不思考為什麼包括藍綠執政的前人,30年來做不成功,也不管虛擬園區內外所產生的套利干擾、法制扭曲。若這些建議匆促執行,絕對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傷害。
最後,朱敬一提出第五點提醒,指出類似會議最大的受災部會,就是財政部。2001年,經發會通過了一個「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的決議;從事後數據看來,除了讓炒作土地的人笑逐顏開之外,根本看不出來這個決議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2009年,賦稅改革委員會更是強推一個「大降遺產贈與稅」的案,只見大有錢人歡欣雀躍,尋常百姓卻感到相對剝奪。由於受邀參加會議的顧問都背景顯赫,稍不留意,經發會就容易扭曲成「利益團體動員會議」,這裡的分際掌握,豈能不慎?
朱敬一及林明仁、陳東升、劉錦添等人在文末強調,包容廣納的經濟制度,是國家向前邁進的主要原因,他們愛之深責之切,故作以上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