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08月21日11:00 • 文字:柯皓翔&嚴文廷、設計:江世民
原住民的民意代表選舉制度因歷史因素而十分複雜,長期下來,形成了特殊的選舉文化。(攝影/陳曉威)
原住民的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相當複雜,其中的山地、平地原住民區分更是令人眼花撩亂。例如依海為生的蘭嶼達悟族/雅美族長期被劃歸為山地原住民,許多中央山脈旁的排灣族人則被劃歸為平地原住民⋯⋯究竟原住民立委選舉怎麼選?《報導者》以多張圖表,帶你一次瞭解原住民立委選制及選民版圖分布。
2008年起,山地、平地原民立委各選3席
目前立委選制為2005年第七次修憲時確立,2008年起,113個立委席次分為區域立委73席、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34席,山地及平地原住民立委各3席、共6席。原住民選民有兩張立委票可以投,分別是原住民立委及不分區政黨票。
不同於區域立委為單一選區*,原住民立委部分是複數選區*,選民依據其「山地」或「平地」身分,分別被歸在山地或平地選區,全國各地的票累積加總,前三高票者當選。
*單一選區:一個選區只選出一名當選人。
*複數選區:一個選區選出兩名以上當選人。
如何區分「山地」、「平地」原住民?現行《原住民身分法》載明以「台灣光復前原籍」落在山地或平地行政區作為判定基準;換言之,原住民的身分屬於山地或平地,得追溯到日治時代,本籍屬於「蕃地」即是山地,本籍於「蕃地以外地區」則是平地。
在上述定義下,山地與平地並非以字面上的地貌來區分,而是從日治時代的區分方式延續至今,如果父母分別是山地與平地原住民,子女成年後可依個人意願變更為山原或平原*。正因區分方式是仰賴日治時代的區域來劃分,因此也成為原住民運動批判的焦點。
例如台東蘭嶼的達悟族/雅美族,即使生活與海洋密不可分,卻是「山地原住民」;排灣族總數超過10萬人,居住在中央山脈南段兩側,屏東滿州、台東大武與台東太麻里的排灣族被劃為「平地原住民」,其他排灣族則是「山地原住民」。
*山原或平原:山地原住民簡稱「山原」,平地原住民簡稱「平原」。
認識55個原住民族區域:30個山地鄉、25個平地鄉
行政院核定有55個「原住民族地區」,即原住民族傳統居住、且具歷史淵源及文化特色的區域,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原鄉」,包含30個山地鄉及25個平地鄉。這是2001年《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制定後,行政院隔年所核定;2005年制定的《原住民族基本法》也持續沿用。
30個山地鄉大致與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範圍相符,並加上台東蘭嶼;25個平地鄉則包含花東縱谷及海岸山脈區域,自花蓮新城鄉至台東大武鄉,再加上屏東滿州鄉,以及西半部的新竹縣關西鎮、苗栗縣南庄鄉、獅潭鄉、南投縣魚池鄉。
55個原住民族區域,涵蓋過半的原民人口(2020年1月為29萬8,634人),但在時代變遷下,原住民族地區以外的原民人口數也達27萬3,182人,占全部原民人口47.8%。
山地、平地原住民選舉人有多少?大票倉又在哪裡?
根據原住民委員會2020年1月統計,台灣原住民族人口約57.2萬人;2020年總統及立委大選時,有資格投票的原住民選民約41.5萬人,其中山原立委選民稍多、有21.5萬位選舉人,平原立委選舉人近20萬。
山地原住民選民主要集中在屏東縣(4.2萬人)、花蓮縣(2.6萬)、桃園市(2.2萬)、南投縣(1.9萬)及台東縣(1.6萬),大致與上述「山地鄉」分布吻合。
若以鄉鎮市區層級來看,花蓮縣秀林鄉、南投縣仁愛鄉的山原選票皆在9千張以上,選舉人數在5千票以上的地區還有南投縣信義鄉、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屏東縣來義鄉、三地門鄉、瑪家鄉。
若從各族整體人口(包含20歲以下的非選舉人、僅計算有申報者)推估選舉人族裔組成,山地原住民以泰雅族逾9萬人為最大宗(29.7%),排灣族也有8.1萬人(26.8%)、布農族5.9萬(19.5%)、太魯閣族3.2萬(10.6%)、魯凱族近1.1萬(3.6%)、賽德克族也有1萬人(3.4%)。
按目前選制,出身大族群的原民候選人出線機率較高,如現任立委高金素梅為泰雅族,孔文吉為賽德克族,伍麗華則為魯凱族(丈夫為排灣族)。根據學者研究,人數多的族群投票率高於其他族群。
值得注意的是,平地原住民選舉人數規模在2千人至4千人的區域,很多都在原住民族區域以外,如桃園一帶(中壢、龜山、桃園、八德、大溪、平鎮、蘆竹)、新北一帶(樹林、汐止、新莊、土城、板橋)人口密集區,是非原鄉的重要票倉。
從整體人口推估平地原住民族裔組成,可發現阿美族21.2萬人口占了極大比重,約79.3%。排灣族不僅在山地原住民部分人口排第二,平地原住民也是第二多、達2.1萬人口(8%),卑南族1.4萬人口則名列第三(5.4%)。
2008年原住民立委選舉至今,平地原住民3席,因為選舉人數的緣故,逐漸形成台東2席、花蓮1席的態勢。
2020年平原立委當選者中,國民黨的鄭天財(出生地花蓮)、廖國棟(出生地台東)都是阿美族,民進黨陳瑩(出生地台東)則為卑南族,3席立委所代表的族群與具有影響力的範圍均不謀而合。
原民立委當選門檻約2萬餘票,多位立委尋求連霸
觀察2008年後4次立委選舉,原民席次多半是由國民黨候選人所拿下,除了2020年國民黨山原立委僅孔文吉搶下一席,其餘大選國民黨皆拿下2席山原立委、2席平原立委。
2020立委選舉結果,山原立委整體投票率68.6%、平原62.3%,候選人要當選至少要拿下2萬多票,其中山原立委競爭格外激烈,第二、三名的孔文吉和伍麗華僅差16票,第四名落選頭的章正輝以1,467票之差落敗,僅輸1個百分點。
2024原住民立委選舉已逐漸進入白熱化,山地原住民部分,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將挑戰七連霸,國民黨立委孔文吉尋求六連霸,民進黨首位山地原住民立委伍麗華則面臨國民黨提名同是魯凱族並長期在屏東基層的盧縣一競爭,民眾黨也提名前台東延平鄉長胡黃廣文(布農族)加入戰局,另有長期參與原運的布農族青年Savungaz Valincinan*獨立參選。
*Savungaz Valincinan:Savungaz長期倡議使用族語拼音,現行戶政仍要求漢字音譯:撒丰安・瓦林及那。
平地原住民部分,六連霸的廖國棟因有案在身未獲國民黨提名,國民黨鄭天財將挑戰四連霸,曾任平地立委和不分區立委的民進黨陳瑩要尋求第五次立委任期。國民黨另外提名上次得票位居第四的現任台中市議員黃仁披掛上陣;無黨籍的現任台東縣議員陳政宗也進一步挑戰國會,並與高金素梅合作,共同發布參選影片。
原住民老將和新秀激烈競逐,明年1月13日大選將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