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越南牡蠣強勢進軍台灣市場,食藥署3月查獲兩批越南進口的牡蠣,致癌重金屬無機砷含量超標達5倍。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5)日要求,政府應逐批查驗並加快推動產地標⽰;食藥署回應,越南牡蠣已調升為第二級邊境管理,依法加強抽批查驗。
林俊憲今⽇召開「牡蠣來源分不清,食安把關沒頭緒」記者會,他指出,部分業者看上越南進⼝牡蠣的利潤,比起國產牡蠣⾼出許多,⾃2017年起增加越南牡蠣進⼝量,年進⼝量由150公噸暴增⾄去年逾3000公噸,成長20倍;反觀國內的牡蠣產量大幅萎縮,從2017年的2萬3000公噸,減少到去年的1萬8000公噸。
林俊憲並指出,越南進⼝牡蠣被驗出無機砷含量超標多達5倍的情形,長期攝取不只引發肝、腎、膽等器官病變,砷中毒更是引發烏腳病的主因,越南牡蠣卻沒有標⽰產地,⼀般⺠眾難以分辨產品來源,政府若不嚴格查驗進⼝牡蠣,將對國⼈食品安全造成嚴重隱患。
對此,與會的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說明,我國的風險管控分為三個階段,包含境外源頭管理、邊境輸入查證、以及國內市場稽查。入境前先要求業者附產地證明、並提供當地主管機關衛生證明才能通關。
林旭陽續指,第二道關卡的邊境管理又分成3個等級,先是一般查驗,有問題則提高到加強查驗,再有新風險產生就升級到逐批查驗,滾動式調整,越南牡蠣已調升為第二級邊境管理,依法加強抽批查驗。
負責市場端的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蔡佳芬說,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有召集農委會和衛福部,陸續啟動市售牡蠣產地標示聯合稽查專案,透過跨部會合作查核,從越南牡蠣輸入業者和國內牡蠣產地養殖戶等,展開產地標示正確性稽核,110年12月到111年12月共查核107家次,並未發現越南牡蠣混充台灣牡蠣,未來將持續跨部會合作,督導業者落實產地來源正確標示。
農委會水試所水產加工組組長蔡慧君指出,台灣與越南牡蠣均為同一品種,很難從外觀上分辨,水試所有建立一套多重元素分析資料庫,若清楚標示為台灣牡蠣,百分之百不會判斷為進口,這可作為行政單位溯源管理的依據,藉檢測方法分辨進口和國產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