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環境

【專家之眼】國際米價大漲 陳吉仲卻賤賣公糧

2023-08-16

456 人氣

國人稻米消費量驟減,種植面積減少有限,導致公糧稻穀保價收購的數量與金額均相當可觀。本報資料照 國人稻米消費量驟減,種植面積減少有限,導致公糧稻穀保價收購的數量與金額均相當可觀。本報資料照

近來國際穀物大漲,其中我國主要作物稻米價格最受關注。全球稻米價格已達12年新高,卻傳出農委會(已改制為農業部)將收購的公糧視為負擔,低價賤賣庫存公糧,如此糟蹋國產稻米讓人心痛,除應鼓勵食用國產米外,亦應將寶貴的資源進軍國際市場。

 

《糧食管理法》第 5-1 條:「主管機關為糧食供應之安全穩定,應儲備稻米前一年國內糧食平均消費量不得低於一定期間內之安全存量。稻米一定期間安全存量標準,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行政院據此,於2006年發布《國內稻米安全存量標準》,其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穩定糧食供應,主管機關應於國內適當場所儲備不低於三個月稻米消費量之安全存量。」

 

惟引用陳吉仲於立法院報告,(截至去年9月為止)國內稻米存量約126.3萬公噸,足供國人12個月消費。實際上陳部長發言過於保守,其已逾當年的國內產量124萬公噸,遑論年消費量的100萬公噸,該存量可供15個月的消費,遠高於行政院規定的三個月安全存量。

 

2020年監察院就針對公糧爆倉,達安全存量3倍,糾正過農委會。三年後未見改善,問題反更加惡化,已逾安全存量的5倍。

 

公糧收購的目的原本在於維繫糧食安全,現在已成為處理稻米生產過剩問題。引述《110年糧食供需年報》資訊,我國糧食1984年自給率還超過五成(56%),之後不斷下滑,2021年已逼近三成,只剩下31.3%。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惡化程度更是駭人,1981年高達96.54公斤,2021年竟僅剩43.03公斤,未及40年前的五成。

 

國人稻米消費量驟減,種植面積減少有限,導致公糧稻穀保價收購的數量與金額均相當可觀,今年預計收購39.2萬公噸,編列92.5億元的預算,每年還超額收購造成國庫極大的負擔。收購的公糧用於軍糧、酒糧、米製品加工用米、專案機關糧、學午糧、人道援外(救濟)糧、飼料用米等用途。多數存放倉庫過久,只能將其搗碎之後,交由中央畜產會統籌分配提供畜禽飼養戶賤價申購,此舉簡直是糟蹋國產優質米。

 

為提升國產米的需求,首應仿效日本做法擴大米食消費。《糧食管理法》第 5 條明文:「主管機關為策劃糧食產銷、糧食自給率及台灣糧食品牌建立與推廣,每年應訂定計畫,以穩定糧食供需,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國內農民收益,並提升國產糧食競爭力。」之前農委會也推動《食農教育法》立法,惟農業主管機關態度消極,讓稻米人均消費量持續下滑。

 

其次,還應擴增公糧的外銷管道。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8月3日公布的全球稻米指數(ALL RICE PRICE INDEX),自去年起稻米指數一路走揚,今年7月指數達129.7,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紀錄。這波漲勢主要原因,係氣候變遷加劇,主要產米國稻米產量大減,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7月底已經限制稻米出口。加上俄羅斯入侵國際糧倉烏克蘭,不但影響小麥生產,7月俄羅斯更宣布退出「黑海穀物協議」,切斷烏國小麥的出口,亦將提高稻米的需求。而且另一個稻米出口大國—泰國,也因降雨不足,稻米種植面積恐將縮減,未來稻米的價格漲價壓力不易緩解。

 

在國際米價高漲之際,正是推廣國產米外銷的最佳時機。將公糧銷往國際市場,以活化安全存量外的公糧,並可積極在海外行銷,打造台灣優質米的名聲。不僅可降低公糧庫存,還可拓展國產米外銷,與日本搶占國際高級米市場。

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