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政治動向,社會

賴清德:我懷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接任民主進步黨第十七屆黨主席,正式扛起重整民進黨旗鼓、邁向新局的重責大任。

2023-01-18

192 人氣

從 2016 年民進黨重返執政以來,我有幸以不同的角色參與民進黨的執政。獲得支持,我同感光榮,面對挫敗,我也深自反省。
民進黨是執政黨,我們必須做政治表率,更要用具體行動回應社會期待,才能重新贏得人民的信賴、再重新出發。因此,接任黨主席後,我會帶領全黨同志,結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完成「一項使命」、「兩項任務」、「四項黨務革新」、「站穩四個堅持」!
四項黨務革新:
一、積極杜絕黑金,徹底解決學倫問題:
執政黨必須用最嚴格的標準自我要求,任何與黑金相關的人或事,民進黨將採取積極行動,嚴正黨紀,落實排黑條款、廉政條例,徹底杜絕黑金;我們也要以誠信原則建立制度,審視本黨候選人的學倫問題,並要求所有從政同志誠實面對,以真誠和能力,爭取民眾的支持。
二、積極運用民主原則甄補人才:
民進黨是對內競爭、對外團結的民主政黨,我們要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機制,擴大人才的甄補,更要以民主原則來團結民進黨。團結不怕競爭,競爭更助團結,內部的民主競爭,是一個政黨茁壯的養分,我們會完善黨內機制,用民主來回應社會的期待。
三、積極找回支持民進黨的多元力量:
執政黨必須傾聽社會多元聲音,虛心面對不同意見,民進黨執政絕非不能被批評,基於事實、有助於進步改革的建設性意見,更不會是禁忌。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擴大社會對話與連結,聆聽不同的意見,讓黨成為連結社會的平台,做執政團隊與社會的橋樑。
四、積極回應年輕世代的需求:
這次選舉我們失去許多年輕朋友的支持,我們必須更積極回應價值議題,也要更有效解決年輕朋友的生活困境。對此,我將邀請更多不同領域、不同政治屬性的年輕朋友,共同組成面對青年議題的工作小組,規劃擴大相互溝通、理解的機制,針對年輕世代所關心的居住正義、低薪、世代正義等問題,提出改革方案,作為施政參考。
同時,青年人才培養是政黨能否生生不息的關鍵,民進黨作為重視年輕人才的政黨,不只要建立更好的培力機制,更要鼓勵黨內的年輕世代深入基層,爭取服務人民的機會。無論是黨工還是公職,將成為承接多元意見的載體,而非只是資訊下達的管道。
這四項黨務革新,不只是我們針對過去的不足,必要的修正,也是我面向未來展開新局必要的行動!
➤兩項任務:為台灣團結奮鬥、為國家提出願景!
作為黨主席,我會竭盡所能團結黨內,不讓力量分散,並且整合所有期待台灣民主進步的聲音,無論過去我們有過何種不同的主張,都不會、也不該成為現在我們團結前進的阻礙。此外,我們也要建立國家利益為優先的政黨文化,盡全力擴大團結,爭取人民支持。
同時,我們也要向社會展現,民進黨始終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也是一個勇於擘畫未來的政黨。2011 年蔡英文主席集結社會各界之力提出「十年政綱」,作為國家發展的治理藍圖;在十多年後的今日,無論是時空環境,還是整體社會經濟結構,都有相當的差異。因此,我將請中央黨部和新境界智庫,共同啟動規劃,凝聚社會各界共識,並用最嚴謹的討論,提出未來台灣的願景藍圖!
➤ 民進黨的「新使命」:守護台灣,促進民主、和平與繁榮!
民進黨是台灣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第一個本土政黨,民進黨的使命,就是為台灣打拚。過去,民進黨追求的目標是民主,對抗的對象是當時專制獨裁的國民黨,未來面臨中國的威脅,我們新的使命,就是守護台灣,並且促進台灣的民主、和平與繁榮!
具體的方針,就是拚經濟、顧民生、強國防、保和平。
經濟好,人民生活富足,才有力氣保家衛國。未來,民進黨必須持續提出負責任、符合國家需要的產業發展藍圖,而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由全民共享,不該遺漏任何一群人,更必須以有餘補不足,平衡貧富差距,以建立和諧、包容的社會。
和平是每個人共同的期盼。印太區域與台海的和平穩定,不只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也是區域中的各個國家,包括台海兩岸,持續繁榮發展的關鍵;更是區域中每一個人的共同願望。我相信,這也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望。
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不僅已經對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威脅,更是全世界都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民進黨主張,台灣不僅要積極與理念相近的盟友合作,共同努力維持區域和平的穩定,只有團結全民、強化自己的國防實力,才能真正守護自己的安全,和平靠國防,國防靠全民。
➤ 繼續站穩「四個堅持」:用最大的努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
我們要強調,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作為,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在我帶領下的民進黨,會持續站穩「四個堅持」,也就是,「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我們會用最大的努力,來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
從今天起,我們就要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再次懇請所有的黨員同志和國人朋友,持續給予民進黨指教和建議。

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