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業者、勞工,三贏還是三輸?」眾所矚目的農地工廠納管大限已到期,台南市議員蔡筱薇今(20)日關心台南後續處理納管的情況,納管只是起點,後續清查對於政府才是長期抗戰,而中、小企業因退場伴隨的社會問題,也需要市府提早因應。
仔細研究業者為何不接受納管,蔡筱薇總結五點分析「未達納管規模,無法納管」「改善消防及環保費用,不符成本效益」「承租廠房、士地,地主與業者意見不合」「需依廠地面積每年繳交納管金」「夕陽產業準備關廠歇業」。
蔡筱薇強調,目前尚未申請納管工廠大多具有租賃關係,由於經發局管地上物,只能呼籲業者邀請地主來聽說明會,讓地主知道納管後,未來土地變更可獲益;但經發局只有工廠資料,發公文只能給工廠,針對地主的輔導需仰賴士管單位,目前政策的確缺少對地主的說明和釋疑。
蔡筱薇另外指出,經濟部規定申請後有半年補件時間,因此必須到今年9 月底,才能計算出通過納管的工廠數總數,這也意味台南市政府必須在半年内先將番查資料看過一輪,對己經常年加班的承辦人員而言,還有多少量能審查備受外界質疑。
「納管輔導金運用成效如何?」蔡筱薇表示,目前桃園、台申、高雄都己把納管輔導金和營運管理金編列預算,用於增聘人手,甚至外包廠商幫忙,建議台南市趕快跟進,以免全面納管淪為口號。
農地工廠存在可說是歷史共業,雖然樂見政府輔導合法化,但工業用地不足、土地成本過高,少數低汙染類業者朝向合法化有困難,而疫情考驗讓中小企業生存更困難,蔡筱薇也期盼市府多聽業者心聲。
蔡筱薇強調,只因用地無法取得,便須面臨無法經營的危機,但市府絕對不能只有一句「依法行政」輕輕帶過,尤其後續對產業及就業安定的衝擊,市府絕對不能不重視。